61326.77元,一笔精确到分的特殊捐款
朴馨语
10月9日,一位年轻女孩来到广东阳江红十字会办理捐赠手续,捐出了61326.77元,接受了捐赠证书。这笔精确到分的特殊捐款,来自女孩李明心已经过世的外婆李霞,她一生勤俭节约,对困难人士却很慷慨,生前累计捐款20多万元。在李霞去世后,她的家人将她留下的61326.77元悉数捐出。
李霞是阳江市江城区人,从上世纪90年代起,她就走上了捐款助人的慈善之路。某年,她在一份报纸上看到有人求助,便尝试根据报道提供的线索寄钱。由于距离相隔较远,李阿姨不知道寄出去的钱对方是否收到,这让她心里有些不安。
李阿姨来报社捐款的背影。图片来源:阳江日报
后来,李阿姨发现本地媒体《阳江日报》也会发布不少求助报道,她决定开始固定去报社捐款。这些年来,报社办公地址几经变迁,李阿姨的善举却从未间断。
“只要报纸上发布困难人士的报道,没过几天就能见到李阿姨来捐款。”报社工作人员阿莲回忆,不管是因贫、因灾、因病出现困难,甚至一些社会公益行动,李阿姨从来都有求必应,每笔捐款从数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李阿姨捐款记录。图片来源:阳江日报
李阿姨经济条件不算特别富裕,她捐出的大量善款绝大部分来自她和丈夫的退休工资。“母亲做好事很大方,经常是倾囊相助。”李阿姨的女儿张仲婷介绍,父母每月退休金一共5000多元,每年春节前,二老都会把账户里的钱全部取出,加上晚辈孝敬的钱,毫无保留地拿去帮助困难人士。
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李阿姨和老伴节衣缩食,2015年,在接受采访时,李阿姨说,这些年唯一一次走出阳江是参加老伴单位组织的北京游:“我不喜欢旅游,太费钱了。有这些钱,不如拿去帮助别人。”
在2006年至2017年这12年里,李阿姨在报社有记录的捐款累计达22.612万元,资助了230多名困难人士。
李阿姨生前和丈夫的合影。图片来源:阳江日报
2017年8月14日是李阿姨最后一次来到报社捐款。一周后,李阿姨在家中不慎摔倒,从此卧床不起,直到2019年去世,享年75岁。张仲婷整理母亲的社保和银行账户时,发现一共还剩61326.77元。家人们商议后,决定全部捐出,一分也不留。“母亲一生乐善好施,捐出她留下的钱帮助有需要的人,是对她博爱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她最好的纪念。”张仲婷说。
“帮助别人是外婆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明心介绍,外婆捐款总是很低调,她也只知道外婆时不时就会骑上单车,去阳江日报社“办点事情”。直到接受采访,她才发现外婆已经累计捐出那么多善款。
“来到红十字会,和志愿者们交流,我才发现有那么多种可以帮助别人的方法。”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李明心也希望传承外婆的博爱精神。目前她在外地工作,她表示,不久后就会加入志愿者队伍,像外婆一样为社会公益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部分素材来源:《阳江日报》)
相关阅读
如何鼓励志愿者参与长期项目,建立长期的志愿者关系,增加活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在鼓励志愿者参与长期项目的过程中,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关注志愿者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长远的规划和支持;二是要尊重志愿者的选择和决定,不强迫他们参与不感兴趣的活动;三是要
企业和明星捐款热情逐渐减少,不捐钱达成共识,该反思了,为啥?
可是现在这些企业和明星,他们捐款的热情都少了,甚至一些本身就捉襟见肘的网友们从以前的热情也变成现在的不热情,在互联网上存在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评论区摇旗呐喊,绝对可以,但是一捐钱就不行,不捐钱已
“温暖冀益·石志兴石”,一家人志愿者开展暖冬行动
近日,由石家庄市委社会工作部发起的“温暖冀益·石志兴石”志愿服务暖冬行动正式启动。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团队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以冬季户外作业人员、特殊困难群体等为重点,送去关爱和温暖。 12
英德首家慈善超市揭牌
今天(11月19日 ),英德市慈善超市示范点揭牌仪式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标志着英德第一家慈善超市开始正式挂牌运行。 走进英德市慈善超市,货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大米、麻竹笋、腐竹等商品,供市民自助挑选。
郑州网络正能量建设志愿者协会成立
12月5日下午,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市委网信办主任张永、副主任王贺龙,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李红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国礼,协会会员代表、部分区县(市)网信部门负责同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