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首对!妻子献血100次,丈夫献血158次
12月4日清晨
陈琴英在丈夫陶先华的陪同下
从应城驱车来到天门市血站
捋袖献热血
这是陈琴英第100次献血
而丈夫陶先华已于
今年11月3日第158次献血
夫妻俩是
天门首对百次爱心献血伉俪
陶先华(右一)与妻子陈琴英(右二)
陶先华与 陈琴英都是应城人。2019年7月,陶先华因业务需要来到天门,在市血站捐献机采血小板,这次献血体验让他与市血站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以后,他不光自己坚持前来献血,还带动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家人等一同参与。
2021年初,陶先华被市献血办、市血站聘为天门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队长。在他的感召下,应城天门爱心献血队队员从最初的不到10人,到如今已有固定队员50余人。
国家规定最高献血年龄为60岁,今年11月3日是 陶先华60周岁生日,他把人生中最后一次献血当作生日礼物。他说:“无偿献血是帮助人的好事、善事,我坚持献血23年,今后我还是会坚持做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宣传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共同为拯救生命出力。”
从2002年至今,陶先华已累计献血62500毫升,其中捐献全血2500毫升、单采血小板300个治疗量。如今,他依然每周三次风雨无阻带领应城的爱心队员们来天门捐献机采血小板。
陈琴英在献血中
陶先华在献血中
陈琴英今年59岁, 说起无偿献血的经历,她记忆犹新。从 刚开始对爱人献血有担心和不理解,到看到爱人献血以后身体和精神的积极变化,她也深受感染。
2016年,她也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2020年8月, 陈琴英加入 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开始在天门捐献机采血小板,至今共献血100次26100毫升,其中捐献全血2次700毫升、机采血小板98次127个治疗量。
多年来,他们夫妻俩把无偿献血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子女也极力支持,全家都成了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和践行者。
陶先华陈琴英获奖
据了解,陶先华曾荣获2018-2019年度、2020-2021年度、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陈琴英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2018-2019年度铜奖、2020-2021年度金奖、2022-2023年度金奖;两人家庭荣获 2023年湖北省无偿献血优秀家庭。
“献血是很平常的小事,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陈琴英说,在她家里,最醒目的就是一本本鲜红的献血证和一张张耀眼的获奖证书,这是他们家最美丽的风景,也是他们一路走来无私奉献和大爱历程的见证。
爱心无界限
为 陶先华陈琴英点赞
相关阅读
意大利侨爱慈善协会青年委员蒋盈盈赴丰顺县埔寨镇开展侨界助力“百千万工程”爱心捐赠活动
意大利新华时报金荣军报道:2024年11月27日,为助力乡村振兴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广州市海珠区侨联和区侨界青年联合会(以下简称“侨青会”)组织了一场温暖人心的爱心捐赠活动,走进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开展
“热血”铸警魂 建始公安献血屋内传爱心
云上恩施报道(建始通联记者 谢苗苗 通讯员肖亚玲)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展现公安交警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责任感,11月29日,建始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民辅警组织开展“无偿献血
危建清先生向萍乡市图书馆捐赠图书
2024年12月11日上午,危建清先生向萍乡市图书馆捐赠其主编著作《危式文化溯源》(第一卷至第六卷)3套共18册。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姓氏文化蕴藏的丰富资源,在北京暹华文化研究院指导下,在社
数智助残 多款新产品亮相数交会
11月29日,作为2024数交会重要论坛之一,大连市残联举办了“数智助残·重塑残障融合新生态、新商业、新趋势”主题论坛,与会嘉宾围绕残障者数字就业的国际理念与良好实践、残疾人就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
高校社会捐赠收入百强榜:浙江大学一骑绝尘,深圳大学表现优异
相对于浙江大学等一大批原985工程大学、原211工程大学,也有一批的非211工程大学凭借自身的发展特色和优势获得较多的捐赠收入,例如深圳大学、湖北大学、长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等,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