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志愿者日丨致敬每一位志愿者!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八字精神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
他们像清风和暖阳一般
让微小的善意也很有力量
因为他们的存在
社会也有了
更多的温暖、阳光与快乐
他们
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志愿者
今年12月5日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发布2024年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主题——“ 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
“国际志愿者日”的由来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什么是志愿服务?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将志愿服务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服务内容来看:有社会福利类,如为老人服务,为残疾人服务,为妇女儿童提供陪护、慰藉、辅助等服务;还有文化娱乐类、医疗卫生类、环保类、权益类、治安类、救援类;等等。
从时间来看:有定期性的志愿服务,提供服务的时间相对固定、有规律,如每周两个半天,每年固定多少周等;还有临时性志愿服务,包括临时性的服务任务以及不定期地参与某种服务。
从服务的组织程度来看:分为有组织的志愿服务和个人的志愿服务。
从志愿服务发起单位来看:主要有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公益慈善组织,这些组织可以单独发起志愿服务,也可以联合发起志愿服务。
从服务的专业程度来看:有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也有一般性质的志愿服务。
从服务范围和规模来看:有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比如体育赛事、庆典、会议等,也有小型的、常规性志愿服务。
无论是什么类别的志愿服务,其服务的核心要素都应该符合志愿服务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什么是志愿精神?
志愿精神是体现在志愿者、志愿服务行动之中的内在精神特质。在我国,志愿精神概括起来可以描述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进步发展的时代要求,是中国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核心。
“奉献”:是指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是志愿精神的精髓所在。志愿者在奉献精神的感召下,通过志愿服务既帮助了有需要的人,也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在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赢得了他人的社会认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进化。
“友爱”:是指志愿者应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友爱精神跨越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之分的平等之爱。友爱是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基于相互理解和信任,人们在相互支持和帮助下自然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是人类美好情感的集中体现。
“互助”: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互助精神是志愿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不是单向的施舍,而是在服务过程中,既满足受助者的需求,又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进步”: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志愿服务活动无处不体现“进步”精神,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志愿服务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奉献、友爱、互助等美好精神,这些精神的表达恰恰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体现。
12.05国际志愿者日来临,
让我们向每一位志愿者致敬!
相关阅读
西双版纳20名高职女生获得“为爱筑桥”公益行动项目助学金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深化“三访四察五送”工作,为困境家庭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11月29日,州妇联联合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为爱筑桥”公益行动——高职
“10年献血100次免费吃自助餐”,意义大于争议
据《现代快报》报道,11月14日,江苏常州市中心血站在公众号“常州献血”上发布消息称,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在常州城区献血100次及以上的市民,可在2024年12月于常州某酒店免费享自助…
11·8垃圾减量日|深圳多个U站开展主题志愿活动
科学馆U站、水情U站站长陈亚岚老师发挥蒲公英志愿讲师优势,将深圳垃圾减量日的理念与既往志愿服务经验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鲜活化、形象化、立体化,为志愿者们上了一
企业和明星捐款热情逐渐减少,不捐钱达成共识,该反思了,为啥?
可是现在这些企业和明星,他们捐款的热情都少了,甚至一些本身就捉襟见肘的网友们从以前的热情也变成现在的不热情,在互联网上存在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评论区摇旗呐喊,绝对可以,但是一捐钱就不行,不捐钱已
雷军回武大谈教育:为何力挺“雷军班”,亿元捐赠背后的初心
近日,小米集团掌舵人雷军亲临小米科技园,与武汉大学“雷军班”学子深度交流。他表达了对母校的深厚情感,认为计算机学科潜力巨大,产学研结合是推动科技前行的关键。雷军建议学生敏锐把握时代机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