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讲义第61节:慈善工作者的职业操守——责任
文 / 果老
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民事能力的人,责任意识是其自身必备的一种自觉意识和基本素质,属于道德范畴,也是社会现象。责任意识在许多情境下是客观的,而非完全由主观意愿所决定。例如,某人对自己可能并不喜欢的工作或事务,基于工作或职务责任,而必须加以承担并认真履职,且在内心并无任何怨言。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理性的精神品格。责任意识对个人和社会都非常必要,因为人们在与社会、家庭和他人相处时,都需要有这种清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也就是说,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工作责任、社会责任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独立民事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一个人真正做到自立自强自主并承担相应责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具体能力表现,也是一个人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和义务,对社会负责、对工作负责,同时也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这几个方面往往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有责任心的人即是有担当的人,不会推卸责任,不会委过于人,不因事情太大而劳心费神或过小而不值一提便加以推脱,而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完成任务,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所有连带责任。这是个人品质的重要内容,是个人职业能力或基本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甚至是一个人能否获得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责任心较强的人通常更值得家庭、他人和社会的信赖,他们会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并承担相应责任,无论他个人对此事的观点和认知如何。这有助于个人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人们各自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就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睦、正向的社会秩序,在具体工作或生活中,既做到任务清楚、责任分明,又可以互相理解、协同互助,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维护工作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健康状态。
如前所述,在家庭、单位和许多场合,一个人是否具有一定的责任感,是观察和断定此人是否具备担当意识和处世能力的标志。事实上,责任担当也是慈善职业操守的重要保障和终极体现。责任担当源自于慈善工作者对慈善事业的热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对岗位职责的恪守,责任意识和坚守是对慈善事业取得应有社会效益的基础或底线。假如没有责任担当,慈善的任何事情也无法达成。因此,慈善从业者必须承担对捐赠者、受益者、媒体、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各种责任和义务,确保慈善资金的安全、有效、合法使用,给捐赠者一个交代,给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一个交代。慈善工作者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不断造福于困难群众和社会公益,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繁荣。
相关阅读
金河森工公司团委开展“清雪筑墙 情暖金河”志愿服务活动
在一场瑞雪后金河镇区银装素裹,积雪虽美,却也给行人和车辆带来了不便。12月3日,,组织青年志愿者清理公司大楼前街道积雪,以实际行动彰显青春责任与担当。 活动中,志愿者们不畏严寒,不辞辛劳,他们分工明确
携手同心助残同行,常州启动住房保障助残志愿服务活动
近年来,常州住建部门持续深化“情暖万家筑(住)梦龙城”党建引领住房保障工作,在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精准帮扶方面持续加力,扩大准入门槛,优化保障方式,在房源分配和调换房源方面给予优先,在
先代持后受赠,每年仍收百万“保底捐款”,侨益基金会与华侨系的股权迷局
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自2017年始代持华侨控股少数股权且资本金并未实缴,2021年实缴后,代持股权转为赠予;基金会作为显名股东的背后,是华侨系对该基金会每年保底100万的捐赠。 第一财经未能获得2017年侨
冬日里的 “红色暖流”——德州燊隆金车汽车贸易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作为刚入职的实习生,他不仅在工作中努力,更在公益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心与责任。感谢他们用行动与热血传递爱心,彰显企业责任,传播社会正能量,为德州市无偿献血事业贡献力量。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爱
热血英雄杨启超:15年献血46800毫升的无私奉献之路
在这个时代洪流中,总有一群人以温暖之光,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他一路走来时,杨启超朴实地说:“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看到自己的血液能够挽救生命,我就觉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