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进入冬季,请查收这份冬季献血小常识~
天气渐冷
又到了起床靠勇气,洗澡靠毅力的季节
许多人觉得天冷出门都困难
更别说去献血了
因为冬天一到
随着冷空气而来的
是对冬日献血的各种流言蜚语
但是,冬天表示不背锅!
冬天献血会更冷?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冬季不适合献血,因为献血之后人体的体温会下降导致“更怕冷”,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人体是如何产热的。其实,机体热量的产生跟细胞代谢有关,能产热的不是血液,而是肌肉和肝脏。血液并不产热,而是人体的“运输大队长”,一方面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另一方面能将肌肉和肝脏产生的热运输到体表进行散发,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要想提升御寒能力,一是要通过运动使肌肉活动起来,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产生热量;二是科学的营养膳食,通过肝脏代谢后能为全身提供足够的热量。怕冷的原因在于产热<散热,所以把衣服穿厚点才是正经事儿!
实际上,无偿献血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只占成年人总血量的5%~10%,这是经过医学论证的合适量。献出的血液通过机体调节很快就会得到恢复、补充,使血容量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不会“伤元气”,更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冬季献血后会怕冷”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冬天献血会“伤元气”?
有人说,血液是人体的精华,不能轻易献血,一旦献血就会“元气大伤”。这一说法完全没有任何依据。 但事实上,人体的血液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而且人体的调节机能能够迅速补充失去的血液,所以献血后并不会造成人体血虚,更不会伤元气。
献血200-400ml
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小时补充到位;
血浆蛋白质:1-2天补充到位;
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7-10天补充到位。
所以说,无论是哪个季节献血,都完全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会引起不适,更不会造成人体血虚,伤元气,大家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献血啦!
冬季献血
除了献血前常规注意事项外
还有两点需要注意的
小编告诉你
天冷了,献血千万不要忽略这两件事
01
饮一杯热水
首先
冬季温度的降低必然导致血管收缩
而天冷人们活动量减少
这就增加了寻找血管的难度
因此
献血前要想办法扩张血管
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献血
献血者可以饮上一杯热水以促进血液循环
或者轻轻拍打肘部使血管充盈
02
穿宽松衣服
其次,献血当天
还应该穿上宽松、容易脱的衣服
方便献血
献血后,除了常规注意事项外
一定注意不要着凉,避免感冒
寒冬里燃起火把
这个冬天便充满了暖意
而你的一次善举
就如这火把一样
给素不相识的人们留下一片暖意
驱走无助的孤寂
在寒冷的冬日里,感谢每一位热血英雄伸出手臂为一个个素不相识的患者送上一份份生命的“礼物”。这个寒冬,会因为有你们而变得更加温暖!
来源:扬州市中心血站
审核:朱 瑾
审稿:丁 云 王鹤丽
发布:袁霄云
相关阅读
石家庄市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扶残助残行动
石家庄市正定县残联组织开展了扶残助残政策宣传活动,工作人员针重点讲解残疾人比较关注的残疾证的申办,持证残疾人辅助器具申领政策、康复、托养等服务,讲清讲透与残疾人切身利益相关的教育、就业、
“龚全珍式”巾帼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展播 | 乐平市涌山妈妈团: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 涌山妈妈团”志愿者的王妙霞恰巧是涌山村的村民,眼看着一桩即将圆满的姻缘因为彩礼纠纷“黄”了,她感到怪可惜的。近年来,妈妈团紧扣“联系群众的桥梁、志愿服务的平台、镇村治理的力量”团定位,
汶川地震,那位向灾区捐款四次的乞丐,如今怎样了?人生因此改变
在抗灾的过程中,国内也出现了很多感人事迹,其中有一个身患残疾的乞丐,艰难地走到捐款箱面前,将一叠皱巴巴的钱捐给了灾区人民,这一幕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后,龚忠诚曾先后四次向灾区捐
平安产险邓州支公司乡风文明100行动 捐赠仪式圆满举行
近日,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邓州支公司在邓州市腰店镇燕店村隆重举行乡风文明100行动捐赠仪式,南阳市政府办副主任、平安产险南阳中支总经理安建伟,邓州市腰店镇副镇长、邓州市腰店镇燕店村
天门首对!妻子献血100次,丈夫献血158次
2019年7月,陶先华因业务需要来到天门,在市血站捐献机采血小板,这次献血体验让他与市血站结下了不解之缘。国家规定最高献血年龄为60岁,今年11月3日是 陶先华60周岁生日,他把人生中最后一次献血当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