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背后的捐款陷阱,家长必读!
@嘉定宝爸宝妈,请注意!市场上存在部分培训机构未经严格审核,误导学生参加捐款活动的情况,可能对学生及其家庭造成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
案情简介
近期,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接到市民举报,称在区内一培训机构参加某基金会品牌项目献爱心活动,支付了200元费用,认为该培训机构在开展上述活动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经核查,该培训机构向学生家长宣传“小朋友被该学校推荐选送为某基金会品牌项目公益形象代言人,参加代言的小朋友需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捐赠200元费用,帮助许多病床上的儿童以及有困难的儿童,并由某基金会颁发爱心证书以及获得义工志愿服务时长”等内容,但该培训机构所收取的200元并非是善款。某基金会与该培训学校并无合作关系,也没有授权该培训学校以某基金会的名义开展活动,没有授权当事人颁发爱心证书。
法律分析
当事人未获得某基金会的授权,借该基金会公益活动的名义,误导家长支付200元捐赠费用,实际上该费用并未用于捐赠的宣传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规定。嘉定区市场监管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
温馨提示
1.认准正规渠道:捐款前,确认募捐组织是否具有正规募捐资格,可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如“慈善中国”网站)查询其公开募捐资格、活动备案及受捐银行账户等信息。避免将资金转入个人账户。
2.核实信息:对捐款活动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包括查看募捐组织的背景、运营方式、资金去向等。警惕那些夸大其词、情感渲染过度的募捐信息。
3.保持警惕:对于突然出现的募捐请求,尤其是那些通过社交媒体、短信等非官方渠道传播的,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轻信来历不明的募捐信息,不随意点击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
4.理性思考:捐款前,要深思熟虑,避免冲动捐款。了解捐款的具体用途和可能的实际效果,确保捐款真正用于需要帮助的人群。
编辑:张戴怡
相关阅读
冬日里的 “红色暖流”——德州燊隆金车汽车贸易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作为刚入职的实习生,他不仅在工作中努力,更在公益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心与责任。感谢他们用行动与热血传递爱心,彰显企业责任,传播社会正能量,为德州市无偿献血事业贡献力量。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爱
他20年每天捐款7万,晚年得老年痴呆,遭数次对簿公堂晚景凄惨
1991年,李春平带着这笔惊人的财富回到祖国,他有无数的感慨积压在心上,却又无言,似乎远渡重洋了一回使他变得缄默,也变得更为孤独。 自打回国过了一段奢侈生活后,李春平的名声开始在富豪圈子里传开,但他
医院拿献血卖高价!专家忽悠农民工无偿献:献再多也不能优先用血
农民工本身就是挣钱最困难的群体,也是最没有保障的群体,很多农民工在工地受了伤,送到医院急需血浆救命,却因为用不起血浆延误救治致残甚至致命。 提倡农民工在工作没那么繁重的时候,适当献一点血,也是
笃行致远 惟实励新——寮步医院志愿服务队第四次骨干会议顺利召开
会上,队务队长李克辉对近期间的志愿事业工作情况、成效进行了全面总结,高度肯定了骨干们的努力与付出,也深刻剖析了当前志愿事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志愿服务事业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希望大家
国际志愿者日丨致敬每一位志愿者!
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志愿精神是体现在志愿者、志愿服务行动之中的内在精神特质。 “奉献”:是指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在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