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百岁高龄开始成为公益志愿者,生命不止,慈悲不断
手不冷了,心也就暖了
朋友圈里跳出来一条推文,作者是上虞民间慈善组织“点亮一盏灯”的发起人和践行者董国光:“2023年5月29日上午6:30,团队最年长的志愿者俞匡章,魂归道山,位列仙班,享年106岁”。
读完董国光的追念文章,一张慈祥的笑脸瞬间在我脑海里漾成一个清晰的画面,同时闪现的,还有她拉着我的手,糯糯地喊我“林老师”的声音。
从业20多年,俞匡章是我迄今为止最为年长的采访对象。
五年前采访老人的情景,潮水般哄涌而来。
2018年12月初,董国光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个帖子,讲述的是百岁老人俞匡章不顾年事已高,编织了大量的毛线帽子、手套、围巾,积极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从而成了这个以“用心点亮一盏灯,让爱温暖万颗心”为宗旨的爱心组织里最为年长的志愿者的感人故事。
读完帖子,我有些心潮澎湃。20年的纪录片拍下来,见惯了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复杂坎坷的命运,我一直坚持并始终秉守着“人文情怀是人物故事的根源和底线”的原则,力图通过展示别人的人生,尤其是剖析他(她)的情感、情怀、情义、情结、情趣,让观众发现,自己的生活原来可以过得更有想象力,可以像他一样生活,也可以过得像她一样,或是,过得和他们都不一样!
俞匡章的故事对我很有吸引力,于是给董国光留了一条言:我想为老人制作一期节目,请帮忙联系。当然,前提是,一,她愿意;二,身体还行,毕竟拍电视也折腾。
不一会儿,董国光回复:老人已经沟通好了,只是这几天有些冷,是否能等天气稍微暖和一点?
半个月之后,淅淅沥沥的冬雨终于暂告一段落,久违了的阳光冒出头来,像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满世界飞舞,淡雅舒朗。
根据约定,我走进了老人位于上虞区滨江·城市之星小区的家。
跟我一起去的,是两位入职不久的年轻同事。等电梯的间隙他们问我:“一会儿见了老人家,我们该喊她什么呢?”
这倒确实是个问题。老人家百岁挂零,比我外婆还要年长几岁,按说我该管她叫外婆或者奶奶,这样一来,两位同事就得依绍兴民间习俗喊她“太太”了。但这个称呼平常用得毕竟不多,拗口得很。“这样吧,让老人家吃点亏”,我打着哈哈:“我管她叫阿姨,你们俩就叫她奶奶好了”。
占了多大便宜似的,我们仨心满意足,兴冲冲地上了楼。
老人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打着毛线,几副成品手套就放在身边。简洁的款式,鲜活的颜色,一点也不像老人家惯见的审美,太阳的脚步在毛线的一绕一拉之间走得也飞快。
尽管已经白发苍苍、身躯佝偻,但老人的背景和学识,造就了她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在她的面前,那些饱经风霜的岁月,仿佛是一曲唯美而起伏的旧日情歌,漫化成沉醉婉转的时光流水,在老式唱片中以独有的韵味慢慢吟唱着。
老人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手,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她的手势异常娴熟,一看就知道这是年轻的时候打下的底子。
望着针线在手指间的舞蹈,我甚至可以遐想到,在过去的岁月里,她以织毛衣为乐,将绵绵思绪编织进了丝丝线线里,给了家人温暖和关爱,给了相爱的人执手一生的承诺。那时的她,麻利地在一针一线里穿梭,如同穿越时光的风雨,如同静观流年的变迁,花开花落自毛衣上轻漾开来。
“阿姨,这个年纪了,怎么还会想着来参与公益活动呢?”
“是我女儿带的我”,老人咧着嘴笑了。
“是你死皮赖脸地要参加的好不好?”老人的女儿刘小姗开玩笑。
母女俩的对话,让我们前期采访的现场气氛轻松了很多,回忆也一下子追溯到了5年前。
刘小姗是“点亮一盏灯”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常常参加公益活动。回到家,女儿总会和母亲讲些团队里的故事,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帮助什么人,这些人经历了什么,正在承受什么……老人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而一旦听到遭遇特别惨的,她会沉默很久,甚至陪着流泪。
2014年冬天,刘小姗正忙着去西藏等地给贫困孩子送冬衣。“那边天这么冷,孩子们需不需要点帽子、手套和围巾?”老人问。她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就学得一手女红,织毛线是很擅长的。“我年纪大了,能做的也就是这点事了。”
老人的想法,得到了女儿的支持,也迅速得到了“点亮一盏灯”团队的热烈回应。团队负责人董国光托刘小姗转告老人两句话:热烈欢迎,量力而行。
这一年,老人97岁。
就这样,第二天,老人就动手织起了帽子、手套和围巾。
“我妈把这事当成自己的第一等大事”,刘小姗说,老人每天一早起来就开始编织,天气冷的时候,先窝在棉被里织一会儿,然后起床洗漱,吃完早饭再继续,晚上一般要织到10点左右。有时候,有几个针脚稍有闪失,视线模糊的老人就会忙不迭地喊女儿:“医生,快来救救我”,弄得刘小姗哭笑不得。
“我就是出了点力,也算是无成本生意”,老人一本正经地解释:“毛线不是我们掏钱买的,是另一位热心人士无偿提供的”。
2015年2月8日,对于98岁高龄的俞匡章老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她跟随“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团队,参加了“情暖竹乡,梦想点灯”的大型活动。这一天,团队要为深居大山深处的篁村小学102个山区孩子圆梦,并与6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结对。胸前挂着鲜艳的红领巾的俞匡章异常庄严,神情肃穆地为孩子们挨个戴好自己亲手织就的帽子,挂好连线手套,围好围巾,并尽力让每个孩子感觉舒服——戴帽子时小心不将孩子头发弄乱,围围巾时要将孩子的嘴巴露出来。
“我给那些小孩戴帽子的时候,他们都说`谢谢太太',我高兴得要命。这样的活动,我是非常高兴参加的,情愿这样永远做下去。”
2015年11月29日,老人再次随团行动,赴上虞皮肤病医院住院部康复中心,一起参加“送你一个暖冬”爱心活动。她为那里的麻风病康复老人送去亲手编织的帽子、围巾,还一一地为老人们戴上,一再问他们“帽子大小合适吗?戴得舒服吗?”温馨的场景让在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心里暖暖的,感动不已。
董国光说:“老人一开始加入我们这个团队的时候,考虑到她的年纪,我们是有所顾虑的。但是通过一次两次的活动以后,我们发现老人不仅自己的精神状态很好,而且使得我们团队的活动更加有了活力,很多志愿者看着俞奶奶加入到这个团队里来,就觉得这个活动更加有意义了。有的时候团队活动照片一出来以后,在我们团队里面会有很大的反响。老人的这些亲手打的围巾、帽子、手套,使得我们的礼物更显温暖。”
两次活动下来,老人用爱心不分昼夜一针一线编织的帽子、手套和围巾被全部送了出去,于是董国光与她达成约定,要她在百岁那年,织出一百套帽子,继续送与贫苦的老人和孩子,但不许急于求成而不顾身体。
老人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线。这个目标使老人兴奋得像个孩子,让她觉得自己还能发挥余热,重新又有了存在的价值。
一年多下来,这一目标早已圆满达成,但老人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12月的天气,有阳光也冷。
考虑到老人在阳台上编织的时间已经有些长了,我们建议她挪进室内来。沙发上坐定,老人指挥女儿刘小姗:“放点音乐听听。”
刘小姗遥控操作,小米智慧音响里乐声渐起。
青年歌手平安的歌。
“您还爱听流行音乐?”我颇感诧异。
“我妈是平安的忠实歌迷”,刘小姗说:“她老是夸奖平安,说他嗓音高亢清澈,听着舒服。”
老人迷妹般憨憨地笑,被人一眼看穿了心事似的,羞涩,而又幸福。
“那您还有其他的什么爱好吗?”我索性打破砂锅问到底。
“除了织毛线,我还喜欢喝咖啡吃巧克力,就是最近这一两年,她限制我比较严,基本上不允许我吃这个了”,老人指了一下刘小姗,说得跟赌气似的,成功地引得我们一阵大笑,然后她自己也忍不住地咧嘴笑了:“还有台球,斯诺克,每逢比赛必看,尤其是奥沙利文和丁俊晖的比赛,好几次我是在半夜设闹钟起来看直播的。”
“每次都被我抓了现行吧?”刘小姗调侃着。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偏偏家里有这样一位“老活宝”,想不开心都难。
“真是没有想到,您居然这么`潮'”,我忍不住地感叹。
刘小姗闪进房内,一会儿功夫捧出一本相册来:“是时候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潮'了!”
那是几张泛黄的海派老照片。嫩得一碰就能出水的俞匡章脸庞光洁,透着婴儿般的奶胖,浑身上下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丽脱俗。她穿着修身的旗袍,一腔一调皆有味,一眉一眼都是韵,甚至连旧时光里淡淡的脂粉馨香都隐约可闻。
我尤其喜欢一张她穿着白色西装的照片,娴静温雅中透露出一丝“貂裘换酒也堪豪”的逼人英气。如果说旗袍是一方凝固的光阴,那么西服就是光阴里的故事,在平平仄仄的素年锦时中诗意地游移着,让你爱了又爱。
若有诗书藏于心,何惧岁月败美人。
老人的出身,决定了她与生俱来的不凡气质。
俞丹屏(1872—1942),俞匡章的父亲,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勋。
嵊州市下王镇泉岗村地处覆卮山南麓,青砖黛瓦的幢幢古楼、清冽甘甜的道道山泉、曲曲折折的石板路,哺育了一颗倔强执著的心。
就是从这里,后来在政界、军界和实业界均鼎鼎大名的俞丹屏,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俞丹屏行伍出身,1907年加入光复会,主要从事联络外界工作。他一边在军界发展光复会员,一边协助绍兴大通学堂训练会党骨干。秋瑾就义后,教员、学生处境危险,俞丹屏闻讯后将家里所有的衣服、器具、细软全部典当,用来资助革命党人。
1912年起,俞丹屏先后任浙江省稽勋局局长、八十九团团长、混成旅旅长,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授予陆军少将衔,并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
历经革命的几番波折,看着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俞丹屏感到:要国家富强,靠打仗肯定是不行的,这样只会越打越穷。于是,他逐渐脱离军政界,走上了一条实业救国的道路。他在杭州先后创办了武林造纸厂、道一银行和西湖蚕种制造场,还在海宁、余杭、长兴、诸暨等地创设电厂,企业经营风生水起。其中的华丰造纸厂(也就是当年的武林造纸厂)到今天依然效益良好。
身在他乡,俞丹屏却一直心系家乡建设。他在泉岗村创办学堂、垒石铺路、开仓济民,为家乡做下了不少善事,晚年衣锦还乡,更是带领村民生产经营,发展山区经济,至今仍在泉岗村留下了不朽的赞誉。
“父亲的言传身教,给了您怎样的影响?”我问老人。我一直认为,家风作为一个家庭在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面貌,对于家人良好道德品行尤其是家庭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巩固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爹从小教育我们,有钱人家不要去,弄得好像我们要去攀附他们一样;穷的人家也不要去,会给人家添麻烦的,倒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该帮的就尽量帮个忙”,老人说着,波澜不惊。
正是这根植于心的“善”的星星之火,燎原了今天这位百岁老人依然执着的爱的熊熊烈火。
前期采访结束之后的一周,我们的拍摄开始了。老人编织、采访、与家人的对话、简单的行走、物业公司的探望等等,我们一一做了详细的记录。
拍完这一切,我给董国光发了一条短信,请他在近期内安排一次适合老人家参与的爱心活动。
没多久,董国光给我回复:安排妥当。
再次跟老人碰头的时候,已经是我们的第三次见面了,2019年的序幕已启。
这一次,我们先去的是泉岗村。我一直信奉“好山好水出好人”的原则,所以对这个生养了“最美老太太”俞匡章的土地,在画面上必须有所表现。
泉岗村是“藏”在覆卮山半山腰的一个古村落,早在1700多年前,诗人谢灵运就曾在此登山、饮酒、赋诗。山峰连绵,云雾环绕,美得简直就像一幅水墨画,清初的贡茶“泉岗辉白”就产于此。
这个一直默默无闻地镶嵌在大山之中的小村落,应该是没有太多的记者来过,所以看到我们扛着摄像器材和航拍器在村里忙活,很多村民都兴致勃勃地围了上来,有的跟我们聊天,有的凑上来看摄像机里的成像画面。
在村民的介绍中,我们还听到了一个关于泉岗村的传说。相传,在800多年前,一对俞姓兄弟打猎路过这里,不小心错过了下山的时间,只得在山上将就着过了一夜。因附近杳无人烟,他们便在一个山岗上生火壮胆。次日一早离开的时候,这对兄弟怕引起火灾,就用石块盖住了火种。哪曾想,第二年他们途经此处,竟然发现火种还未熄灭,兄弟俩惊叹此地有灵气,于是就决定在此处定居,俞氏家族就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了。
在数十年的岁月流徙中,俞丹屏的后人早已离开了泉岗村,空寂无人的俞家大院也在几年前易手他人,现在的主人是一位当地颇有影响的企业家。可喜的是,这位企业家应该是对俞丹屏怀有深深的敬意,他并没有对俞家大院进行破坏性的拆除,相反的,倒是对总体结构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修缮和加固,在此基础上才按照自己的设想做了一些建设,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俞家大院,基本上可以说就是当年俞家鼎盛时期的模样。
1917年,俞家的小女儿就出生在这里。尽管此时俞家已有子嗣二男四女,但怀抱着这团粉嘟嘟的小囡,主人俞丹屏还是喜不自胜,为她取名俞匡章,还特意起了个小名“朵朵”,寓意家中最为可人的小花一朵。
听说我们要拍摄俞匡章的节目,这位企业家很客气把我们引进家里,许诺我们“可以随意拍”。
从泉岗村赶回上虞城区,已经快一点了,我们简单地扒了一口快餐,拍摄了老人家准备出门的镜头后,就随“点亮一盏灯”的小分队出发了。
今天,102岁的俞匡章要去看望的,是一位101岁的老人家。
“百岁老人看望百岁老人”,这倒是条好新闻。
这位名叫李芙蓉的老人,丈夫生前是一位经历过淮海战役等无数枪林弹雨的军人,1948年在河南打仗时左眼被炸伤,评三等甲级伤残,已经于1981年去世。老人膝下有一儿两女,无奈儿子好赌依靠不上,小女儿得了结肠癌,自己都需要人照顾,所以从20年前开始,她便寄住在大女儿家,由大女儿夫妇俩养着。然而天不遂人愿,去年大女儿也被确诊为胰腺癌,原本就结结巴巴的生活彻底落入窘境。
听着李芙蓉的故事,路上一直活跃地开着玩笑的俞匡章老人一下子静穆了下来,浑浊的眼眶里有些浅浅的泪意。她拉着李芙蓉的手,掏心掏肺地说了很多宽慰的话,并代表团队送上了2000元慰问金和慰问物资,然后又为她戴上自己织就的帽子和围巾。
看着镜子里“全副武装”的自己,李芙蓉笑得眉眼全无。这个承受了深重苦难的女人,这一刻,没有辛酸、哀怨和潦倒,这一抹让我们于泪光中瞥见的美丽笑容,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让每一个在现场的人,都能从心里笑出阳光来!
从李芙蓉家出来,我们的拍摄也基本告一段落了。
告别老人的时候,我拥抱了她瘦小的身躯。这位走过了百年风雨的老人,活得就像二八年华时穿过的旗袍一般,成了烟,入了画。她丰盈的内心,在时光的打磨下,如春兰幽香,绕过花墙、越过篱笆,随风钻入每个人的心里,又如陈年佳酿历久弥新,在岁月的浮沉里,兀自醇香。
这是一个女人最好的模样。
相关阅读
慈善,让綦城更有温度!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慈善在民政领域的协同增效作用,积极链接各类社会慈善资源,争取更多公益资金和项目,持续提升慈善帮扶成效,为推动公益慈善事
因脐血改变的生命轨迹,广东脐血库救助了 3917 位患者
就在小华病情危急之际,小华妈妈的一句话,仿佛一道划破黑暗的曙光,她说道:“我在孩子出生时,给她存了一份脐带血!” 后来小华妈妈在生二胎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地给二宝储存了一份脐血,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
【喜报】——大兴区卫生防病志愿者服务队获评“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队伍”
积极参与辖区开展的“社区清理整治”“周末大扫除”“路口文明引导”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步,大兴区卫生健康系统上下将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工作,发挥模范引领,不断壮大文明实践服
分界小学,爱心支教行
剪纸课上,小朋友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专注,在小老师的指导下一张张红纸被剪出纸飞机的形状。 课堂的开始是一个富有趣味的导入视频,紧随着的是小老师精心挑选的经典台词与电影片段,这些部分不仅引起
【新时代文明实践】昌都市中心血站赴江达县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及政策讲解活动
按照昌都市卫生健康委统一安排部署,11月15日,昌都市中心血站站长向巴曲西前往江达县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及政策讲解活动,活动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刘玉水主持。各级各部门要共同促进全县无偿献血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