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师捡破烂,资助学生21年却一生贫困,逝世后才被子女知晓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中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拼搏与努力。其中有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也有各路专家的努力成果,但还有一些人在为中国的崛起而默默奉献。比如就有这样一位退休老师,靠捡破烂资助学生长达21年之久,本来有退休金却一生贫困,逝世之后才被子女知晓,究竟是怎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呢?
这位老师名叫韦思浩,1938年生人,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后在宁波教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退休的时候已经是中学一级教师,所以退休金也不少,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五千多了,按道理应该是吃穿不愁,有时间还可以周游世界,两耳不听窗外事,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但是韦思浩老师的退休生活却很独特,他从退休后,也就是1999年就开始了他的捡垃圾生涯。家里的儿女们以及他的学生们都很是纳闷,不知道他为何会这样做,甚至有时候会劝阻他这样做。
毕竟也是一位正儿八经的退休老教师,天天出去捡垃圾面子上也挂不住。但是韦思浩老师却不听,仍然每天都外出捡垃圾,穿着破旧的衣服,肩上搭着一根竹竿,竹竿上挂着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着刚捡的垃圾,这就是韦思浩老师每天的标配。很不巧的是,在2015年11月的一天,那天下着大雨,韦思浩老师像往常一样出门去捡垃圾,结果就在过斑马线的时候,被一辆出租车撞成了重伤,因为公路旁边的路障,所以司机看不见正在过马路的韦思浩,来不及刹车才撞了上去,因为年纪也大了,伤势也很严重,韦思浩老师最终没能醒过来,就在出事后的几天与世长辞了。
就在其儿女们其收拾遗物的时候才发现了韦思浩老师藏了二十一年的秘密,在遗物中有一个铁盒,里面有一些收据和信,信封里面的收件人是魏丁兆,收据上的内容为,1994年7月27日,魏丁兆先生捐款360元人民币,想想在那个时候,360元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这时候儿女们才反应过来,自己的父亲在匿名资助一些困难的学生,一资助就是21年,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收据,其金额不等,从刚开始的几百块一直到后面的几千块。
父亲做的这些事自己的儿女们却一直不知道,信封里面还有很多封感谢信,但是被资助的人却不知道其真名为韦思浩,这也就是自己的父亲长期捡破烂的原因,这时候韦思浩的儿女们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有多伟大。虽说有足够多的退休金,但是韦思浩老师家里却一直很贫穷,家里一直都没有装修过,还是以前的悬挂式的灯泡、木板床、竹椅以及一些简易的家具。21年了却没有人知道这背后究竟有多伟大。
韦思浩老师生前很喜欢看书,仿佛阅读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书的时候也充满了仪式感,那就是每次看书之前必须把手洗干净,表现出对书籍的最大尊重,而且就算随着年纪增长,视力变得很差,韦思浩老师也坚持看书,在他的身上无处不体现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知识的传承。通过资助人才为国家输送大量人才,这也是一种贡献,平凡且伟大。
相关阅读
十年无偿献血满百次可免费吃一顿五星级酒店自助餐?常州市中心血站:80多人满足条件
消息称,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0日期间,在常州城区献血达到100次及以上的市民,可免费享受酒店自助餐一次,消息一经发布引发关注。部分网友认为活动初衷很好,是对献血者辛勤付出的认可,“十年能坚持
碑林区开通巷社区开展“暖心护学”志愿服务活动
为进一步改善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营造畅通、有序、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自12月以来,开通巷社区在西安市碑林区东厅门小学门口出现了一道温暖而又令人安心的风景线——“暖心
【我是爱心妈妈】吉林市人民医院门诊办“巾帼志愿者”团队爱心故事分享
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为这些特殊孩子们的“爱心妈妈”,与孩子们一同学习和游戏,让爱心传递,让温暖蔓延,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其实并不孤单。 2024年3月,吉林市妇联启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
家校携手 共话志愿——香城小学家长志愿服队助力新晋志愿培训会议
香城小家家长志愿服务队的队友们全程服务了本次新晋志愿培训大会志愿服务活动。在队长戴金明简单的安排下,开始了各个岗位的志愿服务活动。 他们有的在场外长廊做指引,告诉前来参会家长如何到达指
吉外志愿者圆满完成“奏响吉林振兴发展最强音——中央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志愿服务工作
为圆满完成此次志愿服务工作,校团委提前开展服务技能、礼仪等相关知识培训,提升青年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全力确保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 下一步,校团委将继续带领更多青年学子投身社会志愿服务,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