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看中欧班列如何跑出"加速度"
初冬的西安国际港站,机车轰鸣、吊臂林立。满载汽车配件、光伏组件和跨境电商货物的X9043次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站台,奔赴阿塞拜疆巴库。铁轨延伸处,“钢铁驼队”川流不息,铺展出一幅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生动图景。
国铁集团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至10月,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5063列,同比增长16.3%,首次实现前10个月开行量突破5000列,创历年同期最高纪录,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持续领跑全国。

一列中欧班列(西安)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受访者供图)
“加速度”体现在每一个环节。“现在司机进站15秒就能通过智能门禁,一天能跑五六趟,效率比以前高多了!”驾驶集装箱卡车的司机任甲元道出了自己的日常体验。这背后,是西安国际港站深度应用的智能化系统——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实现对车辆进出、货物装卸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
中国铁路西安局西安国际港站站长李世光介绍,智能化应用促进班列集结分拨效率提升52.9%,返程成本降低20%。今年以来,车站日均装车量屡创新高,单日最高装车达1530车,3月29日更创下单日开行28列的最高纪录。
通道建设亦不断加快。在稳定运行18条国际干线基础上,今年9月,西安国际港站首趟跨波罗的海的铁海联运中欧班列开行,“铁路+海运”模式把全程时效控制在17天,为“中国智造”出海开辟了新路径。与此同时,跨里海“铁—海—铁”联运通道持续发力,运输时间压缩至最快11天。

一列中欧班列(西安)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受访者供图)
目前,对内,中国铁路西安局稳定开行6条沿海港口铁海联运班列、7条疏运班列;对外,在西安建成的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与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遥相呼应,中哈“枢纽对枢纽”的合作模式促使口岸换装时间从2至3天缩短到3小时。
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正深刻影响区域经济格局。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党委书记刘东萌介绍,依托中欧班列的便捷效应,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建成多个加工厂,今年进口饲料小麦粉近10万吨,“通过‘门到门’的快速运输,省去汽车摆渡环节,效率大幅提升”。

这是西安国际港站的货场。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在西安国际港站,中林木材物流园、五矿金属智慧物流园集聚发展,形成西北最大木材储备基地和建材类物资集散中心,陕汽、冠捷、隆基等企业纷纷搭乘班列“出海”。
回程班列同样表现亮眼。为提升分拨效率,西安推出铁水联运“一单制”班列,以“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直达、一次结算”实现无缝衔接。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奇韬说:“比如,从俄罗斯进口的牛皮纸,通过‘一单制’运至太仓港,全程耗时减少3天,时效提升30%以上,成本降低约25%。”
中国铁路西安局货运部多式联运科副科长齐超表示,未来,他们将以更优的运输保障、更全的通道网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更强运力支撑。(记者张斌、姜辰蓉)
相关阅读
昆山花桥首家东方红太空家园馆盛大开业
昆山讯(中国晨报:王彬 王敏)今日,昆山花桥绿地易买得商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健康地标——昆山花桥首家东方红太空家园馆。馆内高朋满座,嘉宾云集,不仅有成功的企业家,还有大健康领域
茶博士控股携手普洱市景东县,签署脱咖技术产业发展合作协议
茶博士控股携手普洱市景东县,签署脱咖技术产业发展合作协议(记者:洪斌报道)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茶博士控股与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于10月19日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
雨夜秋思——立秋夜写于济南泉城广场
忽然觉得,暑风中有了丝丝清凉,蒙蒙细雨,冷冷的从九天飘下。广场的夜,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嘈杂。静静耸立的泉标,如此的灵动高雅;几只闪光的风筝,拼命的上爬,想要穿过云层,对星月说上几句
上海尚学路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创新模式领航,开启绿色出行新篇
中国晨报上海讯(记者:王奕欣)近日走访最新的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位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工业园区尚学路988号,附近是重要物流枢纽,场站主要服务于货运车,网约车,出租车以及周边居民。
郯城法院开展“媒体带你走进执行现场”专项行动 众多媒体记者“直击”执行现场
中国晨报山东讯(特邀记者 王胜民通讯员 徐西江 刘宗红)为营造生效裁判应当履行的社会氛围,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11月28日,临沂市郯城县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媒体带你走进执行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