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访谈 商界 公益 科创 文旅 财经

山东临沭法院:巧解物业纠纷"烦心事" 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2025-09-15 22:10:03 来源:晨报之声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晨报山东讯(特约记者李久彪 通讯员张忠山)“以前楼道灯坏了没人管,心里憋着气,哪愿意交钱?现在环境好了,服务跟上了,交钱也舒坦!”近日,山东省临沭县某小区业主李女士主动到物业办公室,补缴了拖欠半年的物业费。

这份迟来的缴费,源于临沭县物业纠纷调解中心成立后带来的变化,也是当地强化“府院联动”,助推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建机制,“府院联动”搭平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物业纠纷已成为影响社区和谐、居民幸福感的痛点难点。

面对纠纷数量攀升、化解难度加大的困局,今年3月13日,依托“府院联动”机制,临沭县住建局、法院、临沭街道、郑山街道等多部门参与,联合成立临沭县物业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让更多物业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行业内、解决在成诉前。

这个调解中心从成立初便自带“融合基因”:临沭住建局派驻1名工作人员统筹调解中心运行;法院指定1名法官助理担负调解指导培训,派驻2名经验丰富的专职调解员进行调解;临沭街道、郑山街道各派驻2名工作人员负责协调辖区内物业公司及业主,并参与调解。

这种“行政部门统筹+法院专业指导+基层力量落地”的“府院联动”模式,实现了从“个案联动”向“机制联动”的全面升级,让调解工作既有法律专业支撑,又能扎根社区、贴近群众。

“我们不是单纯做‘和事佬’,而是通过调解方式来消除纠纷,推动形成规范有序的物业服务秩序。”临沭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冬子介绍,调解中心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小区和解、社区化解、中心调解、司法保障”的梯次过滤、分层递进的多元化解机制,让“矛盾化解在诉前、解决在源头,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调解中心运行6个月,用一组数据展现治理成效:已受理各类物业纠纷443件,成功调解171件,收回欠缴物业费32万余元。

从“憋着气拒缴”到“心甘情愿补缴”,变化的不仅是业主的态度,更是社区里的和谐氛围。

资源,群英荟萃聚合力

专业调解力量薄弱曾是物业纠纷化解的“拦路虎”。“过去懂政策的不善调解、会调解的不懂政策,每天光应付物业纠纷投诉就耗掉大半精力,却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临沭住保中心物业科长高志行坦言。

“以前遇着业主说‘房屋漏水就该物业全赔’,我总讲不清责任咋分。现在明白了,公共区域找物业,自家专有部分得自己修。”临沭街道派驻工作人员于生伟深有感触,道理讲清了,调解才有说服力。

物业纠纷点多面广,单靠调解中心的7名驻点人员远远不够。而指导调解是法院的法定职能,调解中心成立之初,临沭法院便主动扛起责任,指派干警石晓慧担任培训讲师,定期为调解员开展授课,要求每年不少于16课时。

石晓慧先是系统梳理了《物业管理条例》《民法典》等法规要点,归纳了公共设施维护、停车位争议等物业纠纷10类常见问题,灵活运用研讨交流、案例评析等形式,把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技巧。

调解中心已开展6期轮值培训,培训12名社区工作者。“调解中心搭台,法院干警教方法,我们在小区就能化解矛盾,业主和物业都满意!”刚促成一起相邻权纠纷和解的社区工作者彭彩云笑着说。

目前,经过社区工作者调解,成功调解简易物业纠纷58起,让纠纷化解在社区、解决在萌芽状态。

如今,通过多方聚合、“群英荟萃”,一支“接地气、懂政策、会调解”的基层队伍,正让“府院联动”的治理效能在社区网格里持续落地生根。

解难题,“靶向治疗显成效

很多业主欠费不是恶意,而是对服务不满。督促物业提升服务质量,才是化解纠纷的精准对策。”调解员杨会宪道出了工作的秘诀。调解中心创新运用“前端治理”工作法,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尺度,有效破解物业纠纷难题。

日前,某小区41户业主欠缴5.6万余元物业费,成为调解中心面临的首场“硬仗”。调解员没有急于催费,而是带着调查问卷,和街道派驻工作人员逐户上门。

“您觉得物业服务哪里不到位?”

“对小区管理有啥建议?”

几天下来,40多条具体意见被详细记录:垃圾清运不及时、停车混乱、健身器材损坏......

调解中心将问题梳理成清单,反馈给物业公司,限期一周整改到位。

增派保洁、调整垃圾桶点位、划定车位、修复设施......整改期满后,业主们纷纷反馈:“乱停车有人管了”“楼道灯亮了”。

此时,调解员才开始释法明理,最终35户业主主动补缴了4.8万余元物业费。

这种“先听诉求、找准症结、再促整改、后解纠纷”的“靶向治疗”模式成效显著。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调解中心成立以来,以群众满意度对各物业公司进行“画像”,作为解决纠纷的突破口,督促23家物业公司针对卫生、停车、设施维修等痛点,立行立改41件次。

此外,临沭法院指导调解中心探索建立“红蓝档案”制度,将物业公司履职不到位情况记入红色档案,通报住建部门督促整改,并通过物业服务“红黑榜”进行公布;将业主无故长期欠费行为记入蓝色档案,通过速裁快审强化履约责任。目前已完成1件红色档案登记和47件蓝色档案备案。

物业服务的提升,成为消融业主心中坚冰的暖阳。调解中心运行以来,带动78户欠费业主主动缴纳物业费,金额达14万余元。

高志行表示,通过用好满意度这把尺子,既保障了物业公司的合法经营权益,又维护了业主的切身利益,实现了物业服务质量和社区治理水平的双提升。

消误区,源头活水润民心

在化解纠纷的过程中,调解员们发现,不少矛盾源于业主对法律法规的误解,如“未入住不缴费”“房屋质量问题找物业”,这些认知偏差成为纠纷产生的思想根源。据此,临沭法院指导调解中心将精准普法作为解纷前端化解的“源头活水”,标本兼治,共创和谐。

在万象城小区的“社区讲堂”上,调解员用大白话讲解:“物业服务管的是公共区域,即使您没入住,保洁、保安、绿化维护这些费用也在发生。”并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清晰告知拒缴物业费可能带来的诉讼、执行等法律风险。

针对部分业主“电话不接、信息不回、刻意躲避”的沟通“老大难”问题,调解中心在法院指导下进行创新,在沭河花园、水岸花园、阳光上城等16个小区试点发出规范化的《缴费告知书》。这份告知书并非简单“催缴单”,而是清晰列明业主的法律义务、欠费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及依法维权的正确途径。

“目的是把道理讲在前头,让业主明白权利与义务的边界,知道逃避不是办法。”调解员王统赛介绍。

为扩大普法覆盖面,调解中心在法院支持下,创新普法形式,制作物业法律知识系列普法视频,在县域媒体和业主微信群广泛传播。

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物业公司和业主代表旁听物业纠纷典型案件庭审。“看了庭审才明白,按合同办事,依法维权,才是正道。”参加旁听的业主赵先生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精准有效的普法宣传,如同春雨润物,逐渐消融了误解。

数据显示,调解中心运行以来,进入诉讼程序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同比下降7.14%,更多的纠纷化解在居民小区、楼道单元。

“这充分说明,‘抓前端、治未病’,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是行之有效的。”临沭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树才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做实法院指导调解法定职能,不断优化调解中心运行机制,推动物业服务品质提升与业主法治素养增强双向奔赴。

责任编辑:李久彪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山东临沭法院:巧解物业纠纷"烦心事" 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阅读

延安市、区、乡三级人大代表联合视察宝塔区十大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本网陕西讯(特邀记者(张磊 )10月25日,延安市宝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常延丽带领部分市、区、乡三级人大代表联合视察宝塔区十大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区委常委、区政府副

来源:晨报之声

2025国际贸易论坛暨出口合作签约仪式圆满收官

2025国际贸易论坛暨出口合作签约仪式线下系列活动于12月27日圆满收官!本次活动由出口服务中心主办,一带一路全球商会联盟、美国商会、美中商业文化协会、中东经贸协会、东盟

来源:晨报之声

参与26项标准制定,足力健如何重塑老人鞋行业

对标准的关注,一方面源于企业间的竞争驱动,另一方面则出于解决老年人出行时普遍面临的痛点。作为老人鞋行业知名品牌,足力健一直致力于通过高标准来打造优质产品,为老年人的生活

来源:晨报之声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共同富裕工作委员会 走访考察颐爱集团推动城乡融合艾草产业链发展

  中国晨报浙江讯(特约记者郭园,通讯员杨昌雨)2024年5月16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共同富裕工作委员会余锋秘书长一行与衢州市常山县紫港街道樊厚军书记,人大副主任黄河忠,村书记张

来源:晨报之声

杨雯 晏晓斐书法精品在宁波展览—碑帖对话展现书法艺术新气象

杨雯 晏晓斐书法精品在宁波展览—碑帖对话展现书法艺术新气象(记者:洪斌摄影:刘世才)七月流火,翰墨飘香。7月26日,由宁波市书法家协会主办、荣宝斋宁波承办的“‘见文’2025杨雯

来源:晨报之声

融媒体

联系方式

人民之声
不良信息及侵权反馈邮箱:
KCMEDIA@ALIYUN.COM
认证联盟:创宇信用 百度企业
数据合作:阿里云 华为云